会骑马骑骡子的人不少,可会骑马的不一定就是合格的骑兵,要真正的组建成骑兵排,这些人还必须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从髽鬏山来的老弟兄们里面没人当过骑兵,李青林只好从其他人中间寻找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番寻找,三大队还真的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董昭,是在王楼村被收编的杂牌军。董昭是东北人,以前在东北军就是一个骑兵班长。
当李青林知道他曾经是骑兵班长,他立刻命令董昭训练骑兵,当着大家伙的面,李青林许诺道:“你教会一个班,我就让你当班长,你教会一个排,那你就是这个排的排长!”
小六子事后提醒李青林:“哥,这个董昭可是一路败退下来的,你怎么敢让他带兵呢?”
李青林笑道:“退下来又怎么了?咱们不也是从髽鬏山一路退到这里来的?人家从东北跑到这里都没逃跑回家,你还怕他跑到日本人那里去?”
小六子想了想,道:“你说的也是啊,他要是想跑回家或者想当伪军,何必还要跑这么多路呢?”
董昭果然不负李青林的热望,上任伊始立刻就开始挑选士兵,一个骑兵排的架子很快就拉起来了。
李青林的骑兵排其实没几匹马,绝大部分都是骡子。
在中原农村,马匹的数量绝对没有骡子数量多。马的奔跑速度快,但是并不适合干农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骡子耐粗饲料,饲养一头骡子的成本明显小于饲养一匹马,因此农家绝大部分饲养骡子,小六子他们能买到的也大部分是骡子。
对于骡子和马,李青林更倾向于使用骡子,因为骡子不仅可以骑乘,还可以驮重物。三大队现在有不少家当,一旦部队需要转移,一头骡子驮上五六百斤是不成问题的,像骡子这种吃苦耐劳牲口,正是李青林所需要的。
三大队以前所拥有的以及现在购买的骡马都是役畜,也就是干活的牲畜,这些役畜过去长期拉车拉犁,因此都是弓背。董昭挑选的士兵都会骑马骑骡子,他训练的第一个课程就是压马背。顾名思义,压马背就是将骡马的腰背压顺溜,腰背顺溜的骡马更适合骑乘。
动物和人一样,有一些习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压马背也是如此。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李青林已经等不及董昭他们将骡马调教好,他命令董昭边训练边出哨侦察。
出哨是董昭自己发明的一个术语,那就是骑兵跑到敌人的近处去监视敌情。
骑兵随时处在敌人的附近,一旦敌人开始出兵,骑兵立刻赶回来报告敌情,这是一个很笨的、也是最直接的侦察办法,这个办法的关键就是需要骑兵不间断派人去监视敌人。
从第一天开始,骑兵排就每三人一组出发,向周围有敌人驻扎的地方接近,最远的侦察骑兵跑到了离桐花沟驻地四十多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