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搜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辰说朝鲜史 > 第16章 高句丽篇十三毋丘俭讨伐高句丽

山上王延尤三十一年(公元227年)延尤驾崩,在延尤统治高句丽的期间辽东曾经数次进犯高句丽,到了延尤死后他的儿子忧位居继位是为高句丽第十一代国王“东川王”。东川王继位后首先想要做的就是一雪前耻,而恰好现在机会来了,我们知道东川王时期正直中原地区“三国时期”,山上王二十四年(公元220年)在北方曹丕篡汉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山上王二十五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汉。山上王二十六年(公元222年)孙权在江东称帝,国号大吴。从此中原成三足鼎立之势,而此时曹魏也逐渐统一了北方各势力,自然不会容忍辽东头顶上悬着的这把刀。

东川王十二年(公元238年),曹魏派大将司马懿、毋丘俭率四万大军攻打辽东,这时候东川王忧位宫认为机会来了,所以高句丽立刻配合曹魏从北夹攻辽东,一举将盘踞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彻底消灭。战后,曹魏在襄平设置了“东夷校尉”管辖辽东五郡,从此辽东归属于曹魏政权。

据史书记载,在公孙政权灭亡以后,这曹魏和高句丽的关系就是臣属关系,高句丽作为曹魏的“藩属国”存在。实际上早在东川王八年(公元234年)“魏遣使和亲”就确立了臣属的关系。但是高句丽并不满足于这种“藩属”关系,除了臣属于高句丽以外还在同年救出了被曹魏抓获的东吴使者秦旦、张群等人,于东川王九年(公元235年)接受了东吴的册封,等于说东川王时期的高句丽是同时臣服与曹魏和东吴两个国家。

高句丽和东吴的这种“眉来眼去”的行为则是曹魏所不能容忍的,曹魏斥责了高句丽的这种行为,东川王也因为惧怕曹魏强大的国力而将同年派来的使者杀掉并且将东吴使者的首级送到了曹魏政权的幽州,以像其“宗主国”表忠心。虽是如此,但是高句丽对于曹魏的在辽东设置郡县管辖的方式还是极其不满的,于是史书记载在东川王十六年(公元242年)高句丽王“遣将袭破辽东西安平”,这另其宗主国曹魏相当的不满,导致了后来曹魏征伐高句丽的导火索。

东川王十八年(公元244年)在高句丽“数次挑衅”下,曹魏政权派遣“幽州刺史”毋丘俭、玄菟太守王硕、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乌桓单于寇娄敦等率领万余人征伐高句丽。东川王二十年(公元246年)据《三国史记》记载:“二十年秋八月,魏遣幽州刺史毋丘俭将万人出玄菟,来侵。王将步骑二万人,逆战于沸流水上,败之,斩首三千余级。又引兵再战于梁貊之谷,又败之,斩获三干余人。王谓诸将曰:‘魏之大兵,反不如我之小兵。毋丘俭者,魏之名将,今日命在我掌握之中乎?’乃领铁骑五千进而击之。俭为方陈。决死而战,我军大溃,死者一万八千余人。王以一千余骑奔鸭渌原。冬十月,俭攻陷丸都城,屠之。乃遣将军王颀追王,王奔南沃沮。至于竹岭,军士分散殆尽,唯东部密友独在侧,谓王曰:‘今追兵甚迫,势不可脱,臣请决死而御之,王可遁矣。’遂募死士,与之赴敌力战。王间行,脱而去。依山谷,聚散卒自卫。谓曰:‘若有能取密友,厚赏之。’下部刘屋句前对曰:‘臣试往焉。’遂于战地,见密友伏地,乃负而至。王枕之以股,久而乃苏。王间行,辗转至南沃沮。魏军追不止,王计穷势屈,不知所为。东部人纽由进曰:势甚危迫,不可徙死,臣有愚计,请以饮食往犒魏军,因伺隙刺杀彼将。若臣计得成,则王可奋击,决胜矣。’王曰:‘诺’。纽由入魏军诈降,曰:‘寡君获罪于大国,逃至海滨,措躬无地,将以请降于阵前,归死司寇。先遣小臣致不腆之物为从者羞。’魏将闻之,将受其降,纽由隐刀食器,进前拔刀刺魏将胸,与之俱死,魏军遂乱。王分军为三道,急击之,魏军扰乱不能陈,遂自乐浪而退。王复国。认功,以密友、纽由为第一,赐密友巨谷青水谷,赐屋句鸭渌杜讷河原,以为食邑。追赠纽由为九使者,又以其子多优为大使者。是役也,魏将到肃慎南界,刻石纪功。又刊丸都山,铭不耐城而归。初,其臣得来见王侵叛中国,数谏王,不从,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不食而死。毋丘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现在我用大家能听得懂的语言翻译一下这段话,在东川王二十年的时候,毋丘俭从玄菟郡领兵万余人从玄菟郡出发,来攻打高句丽的国都“丸都山城”,东川王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迎战曹魏的军队,双方首先在“拂流水”这个地方展开了激战,高句丽方面击退了曹魏的军队,斩杀了曹魏军队三千人。随后双方又在“梁貊之谷”又一次交锋,高句丽方面再一次击退了曹的军队,又斩杀了曹魏的三千人。于是东川王对众将说道:曹魏的大军还不如我们高句丽的小国的军队能打仗,由此可知毋丘俭这个人也是徒有虚名罢了,他的命运现在掌握在我高句丽人的手中。于是毋丘俭率领五千精兵与高句丽决一死战,高句丽军队大败死伤了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率领一千人渡过鸭绿江逃走,而毋丘俭的大军则一举渡过了浑江,控制了进军国内城的必经之路,毋丘俭又占领了高句丽的数个山城,后来一举攻占了高句丽的首都“丸都山城”。毋丘俭在丸都山城经过修整继续派王硕追击东川王,东川王跑到了“南沃沮”境内,到了“竹岭”士兵已经尽数的被打散,只有密友陪着东川王,密友对东川王说:陛下,眼看追兵就在眼前,我请求率兵迎战追兵,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我们谁也跑不掉,我保证誓死保住陛下您的安全,所以密友率先率领部分能打仗的部队迎战追兵,而东川王加紧逃跑,当国王跑到了南沃沮后对着众臣说道:如今有谁能够将密友解救出来,寡人重重的有赏。这个时候刘屋句上前对国王说,我愿意去,当刘屋句到了战场的时候,看见了密友已经晕过去了,所以将密友抬了回来,在东川王细心的照料下,密友苏醒了过来。这时曹魏的追兵又逼近了,东川王一下子没了主意,而此时一个大臣名叫扭由,他进柬东川王说道:陛下,我们不能轻易的死。我有一计,请陛下假借给魏军送粮食的由头诈降,之后杀掉对方的主将,之后我们在追击敌军,此能大获全胜。东川王采纳了他的意见,所以扭由来到了曹魏的军营以投降的名义送吃的给曹魏的主将,魏将听到了高句丽投降的后大喜,不料扭由将匕首放在袖口中,趁机杀掉了曹魏的主将,但是扭由也被魏军所杀。在刺杀成功后曹魏军队大乱,东川王率军趁机杀出一举将魏军击退,而魏军也从乐浪撤离了高句丽境内,高句丽成功复国。在战后论功行赏密友和刘屋句也被封了大官,而战死的扭由的儿子也被封了“大使者”的官职。

作者对于此战有一点自己的小小的看法,我认为这场战争《三国史记》的记载是不可信的,因为这里边最大的问题就是毋丘俭在战争初期连败两仗损失了六千人,而总共毋丘俭只带了万余人,那么在损失了起码一半的兵力还能打胜这场仗?我认为很难,极有可能《三国史记》的作者金富轼为了美化当时高句丽的战场上的表现而编造出来的战果,也不无可能。

虽说曹魏后来撤离了“丸都山城”,但是经此一战高句丽也是损兵折将国力大损,国都丸都山城也被毁掉,东川王不得已暂时修筑“平壤城”以充当临时办公的地方。此战过后在东川王二十二年(公元248年)东川王在受到惊吓中驾崩。

喜欢辰说朝鲜史请大家收藏:(www.)辰说朝鲜史大地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