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博林的折子写的洋洋洒洒,韩延回在朝堂上说的也是洋洋洒洒,虽然重点说推广轨道运输需要很巨额的财力投入,可也把轨道运输使用之后的广阔前景分说明白。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个投入巨额、却值得做的项目。
朝堂上的事情果然很不容易说清楚,对于这个前景美好、但投资巨大的工程,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不是很拿得准。
“众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皇帝说道。
董博林当然力挺自己的折子,他跨前一步,奏道:“修建轨道虽然耗资颇多,一旦修建完成,就有诸多便利和益处。臣以为,这个事情值得一做。”
“臣有话说。”另有户部左侍郎担忧的是国库的银子,得到皇帝允许,出列奏道:“臣以为,启动这样一个耗资巨额的工程,是动摇国之根本,应该慎重考虑。”
这位侍郎大人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大夏朝泱泱大国,就是没有轨道,也依然国力强盛、百姓富足。若是因为修建这样一个莫须有的轨道运输,导致国库紧张、增加百姓劳役,臣以为,这是舍本求末之举。”
太子府主簿虽然品级不够,没在朝堂之列,但户部尚书于世清却是太子一系的,于世清奏道:“两位大人说的都有理,不如折中一下,按照太子府所出折子提议,先在采矿区铺设轨道,以减轻劳役百姓之苦。”
“臣反对,在采矿区铺设轨道虽然可以减轻劳役百姓的劳力,却是个有进无出的事情,朝廷见不到丝毫益处,却把国库的银子砸了进去。”
“或者可以用董大人所奏其中一项,做个前期试验,以检验效果。”
“此事不可用,这个工程不但投入巨大,日常管理修缮还需要不断的投入,可谓无底洞。”
事情果然就像江一凡和胡敬说的那样,各具心思的人,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相互角力之下,竟然让一个极具潜力,明眼看得见好处的事情,在重重阻碍之下,有了被搁置的倾向。
皇帝看向韩延回,“韩爱卿,你怎么看?”
韩延回出列,回道:“各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臣以为,轨道用于朝廷物资运送,当然需要动用国库。若是朝廷担心花费巨资,却不知轨道是否能建成、是否有功效的话,可以先把轨道用于民用,让商贾出资修建。这样,朝廷就可以不动国库,却依然可以修建轨道。到时候,可以视轨道运行的效果,朝廷再决定是不是大范围修建。”
皇帝一听就来了兴趣:“民用轨道可以不用国库的银子?难道韩爱卿的意思是,向富户筹集银两?这是一大笔银子,真的有人为了博取名声出这笔银子?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情。”
其余人等也把目光投向韩延回,各自眼里都是不解疑惑的神情,更有政见一向不和的宿敌,眼里是满满的讥讽奚落,等着看他怎么给自己下这个台阶。
韩延回不做丝毫犹豫,说道:“若轨道只是用于民间代步或者运输,这个工程就可以召集商贾来做,之后的运营收入和运营费用也归这些商贾,朝廷只要像对普通店铺商家那样,对其收税即可。这样做下来,朝廷有一大笔银子的税收,还能规范京城街道通行,益处多多。”
皇帝听得眼睛一亮,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韩延回不愧是首席相辅。只不过……,“轨道运营是个新鲜事情,难以判断是否盈利,只怕没有商人愿意花这个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