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通讯技术是太发达了,吴记者还没有回到京城,安江市委给华夏日报社的明传电文就已经先到了。这份明传电文主要就是反映吴记者在安江市,利用职权向安江市委宣传部索要润笔费以及粗暴干涉安江市委的工作,替别人跑官要官的问题。
一开始这份电文还没有引起报社领导的重视,但是,两个小时之后,中宣部领导的一个电话打了过来,却让他们坐不住了,电话里中宣部的领导明确要求华夏日报社要对吴记者在安江市出现的问题严肃处理。并指出这是中央首长的指示。
这一下子热闹了,中组部党组召开了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执行中央首长的指示,对吴记者进行严肃处理的问题。
吴记者刚一回到报社,就被华夏日报社的黄副社长叫去了办公室,一番劈头盖脸的训斥之后,黄副社长又代表社党组,责令吴记者停职检查,他写回来的那两份稿件也被收走了。
报社的人确实神通广大,到了晚上,所有的情况都搞清楚了,正是因为吴记者在安江市做得太过分,得罪了那位任市委书记的太子,这才出现了八号首长亲自给中宣部打电话要求严肃处理吴记者的事情。
这件事情还不算完,第二天上午中纪委也给华夏日报社打来电话,准备对吴记者的索贿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一开始接到中宣部的电话时,报社领导还认为只要给吴记者一个停职检查,风声过后让他做一个检讨,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毕竟吴记者在社里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是,接到了中纪委的电话后,却让他们马上改变了想法。
面对两个部委的巨大压力,报社的领导也顶不住了,他们也知道吴记者这次做的事算是把天给捅破了,他们也很清楚,只要是中纪委对吴记者展开了立案调查,那就绝不是一件小事了,顺藤摸瓜的还不知道要牵扯出多少个人呢!
于是,黄副社长又一次代表社党组找吴记者谈话。在谈话中吴记者矢口否认了他曾经在安江市所要润笔费的问题,至于跑官要官的事情嘛,也只是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下,随口的讲了那么一句,既然吴记者不承认自己的问题,按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报社记者就只好派出了报社纪检书记带队的调查组来到了安江市。对吴记者的问题进行调查。
一个副部级的市委书记,再加上另一位正厅级宣传部长,这两个人证词的分量可是非同小可的。纪检书记到这时也感到问题严重了,虽然吴记者的索要贿赂并没有成为事实,但毕竟吴记者确实这么要求过。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这也属于未遂,同样也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化,可是把吴记者的那个同学,宁海区副局长冯旭立给吓坏了,他知道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他的官帽子是肯定保不住了,现在唯一祈求的就是平平安安的提前退下来。
这件事情可真有意思,吴记者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冯旭立想的是如何的保住他的官位子,现在吴记者出了问题了,他就想平平安安的退下去就可以了。既然都是一样的结果,也不知道冯旭立一开始为什么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呢?这就说明了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他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有一句话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两害相侵权起轻嘛。
经过反复的思考,冯旭立写好了主动要求退下去的申请报告,交到了市委组织部。成为在安江市五区三市两县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中,第一个带头退下去的正处级干部。
穆国兴在听到伍侥培的汇报后,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像白牛月当时主动要求退下去那样,把冯旭立也树立一个典型,以此来带动其他人。
穆国兴认为冯旭立这样做还是识时务的,与其背着一个处分下台,远不如自己主动要求退下去来的光鲜。看来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在各方面条件的促使下,原先有些并不情愿做的事情,也会毫不犹豫的去做的。
十天之后,八号首长的公子孟海波给穆国兴打来了电话:“穆兄,告诉你一个消息,那个姓吴的记者被踢出华夏日报社了,调到京城日报当了一个文艺副刊的编辑,行政级别连降三级从副厅降为正科了。”
听到穆国兴没有讲话,孟海波以为穆国兴不满意对吴记者的处理结果,又说道:“穆兄,我也知道这次是便宜那个姓吴的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老头子说了,这件事情还要看多方面的意见,毕竟那个姓吴的也曾经是一个有名的大记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