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进攻格外的顺畅,在打下比拉德纳格尔得到足够的武器弹药后,本就不多的英殖民军和阿三部队将再也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别说精锐在藏族边界那里尽数被剿灭,就算还拥有这些部队,也难以抗衡如狼似虎的日军。
丘吉尔在得知日军已经开始东西进军的时候,他焦急而又无奈。巴基斯坦那里不到两万的精锐,和四万多的当地武装根本挡不住日军。缅甸那里倒是还有四万多正规军,七万多缅甸原住民部队,但日军已经度过布拉马普特拉河,目标直指缅甸,他们自顾不暇,更不可能出兵支援印度。
而本土,已经对德国宣战,这会哪里敢抽调大军两线作战?这边随时都会爆发大战,他不得不小心。
基于这种情况,他不得已请荷兰,美国终止对日的石油贸易和物资的贸易外,让缅甸不惜代价拦截日军,还请求越南的法军协助缅甸,下令巴基斯坦那里的部队倾巢出动。
命令是下达了,日本的核查人员还没有抵达比哈尔,但他知道,这些举措都没有用,除了掐断日军物资的获取渠道,尤其是石油和成品油,其他的,包括阻击,不过是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而已,那些部队也就是炮灰。
他要等,等德国这里的局势明朗了,才会抽出精力,彻底跟日本算算帐,至于马来西亚那里,他要守住马六甲,所以,那里的精锐不能动。
日军,此时经过一天的研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是不惜代价将东条英机的部队救出来。这样虽然树敌太多,但敌人已经出招。掐断了他们的石油命脉,他们不得不作出抢夺石油的作战计划。
他们的石油储备数量细算起来除了库页岛三十吨年产,台湾三十吨年产外。如果煤的提炼实验行得通,就可以解决石油的危机。而石油和成品油的库存够一年没问题。
另外,日军已经得到了酒精替代汽油的可行数据,并开始了试验阶段,只要酒精可以替代汽油,他们的战略资源或可以得到缓冲。
同时,既然要救出东条英机以及板垣征四郎还有冈村宁次等,就要开始着手。路线。从澳大利亚绕行是不现实了,一个有可能被敌军堵在印度湾,一个是路途遥远,途中补给困难。而且多变。
进攻马六甲别说很难攻打,就算能够打下来,美军在旁侧虎视眈眈,日本在没有搞定美国之前,是不会大举发动战争的。只求将逃进印度的大军救出来。那么既然要救出那只大军,最佳的路线就是从越南或者泰国入境,走陆路,从印度绕行过来,乘船离开返回台湾。
不过这段路程他们现在还不能出兵。因为,海军力量的碰撞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会,他们还没有做好迎战英军海军,和有可能参战的美军太平洋舰队。这就需要东条英机自己来打通到太过或者越南的通道,然后从台湾出动舰只进行接应。
这会,日本还没有想过占领印度、缅甸或者越南,他们还顾忌美国的舰队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阻力。至于英军的皇家舰队,日本大本营认为不足为虑。毕竟战线漫长,还没有大型的军港在附近,就马六甲那里,也无法容纳太多的战舰云集。
既然准备得罪英国,去救援东条英机,那么,眼前近在咫尺的英军就是他们的眼中钉了。
租界那里,他们并不担心,那里的英军没有多少,而且没有战舰,不会威胁到他们。他们也无法进攻,因为上海和天津都在先遣军手里。但香港则不同了。那里的英军不但有飞机,还有战舰,部队的数量也两三万海军陆战队。
这股力量不能放在家门口,那太不安全。至于进攻香港先遣军会不会出面,他们此时已经顾不上了。朝鲜那里这会已经被打的溃不成军,先遣军长期直入,全线推进,并之间诶轰炸了釜山港口,掐断了那里不足一个师团的退路,而他们,连救援都无法救援。
就算先遣军出面敢于,那也是打下香港后,否则,他们估计英军也不会同意先遣军进入香港。如果他们起冲突,这才是日军乐意看到的局面。
于是台湾那里的部队做好了进攻香港的准备,舰队随时可以出发,登陆舰,运兵船正好很多都集结在台湾,用台湾做跳板,非常快捷。
美国,保持中立,没有搀和已经发起的战争。那距离他们太遥远,只要吕宋不出问题,罗斯福就准备坐山观虎斗了。不过,珍珠港却加大了建设,并开始增加军舰,做好了随时分割蛋糕的准备。
而此时,孙涛大军却行进缓慢,参军的人数太多,多到了他不得不从蒙古再次条来数千台卡车,来运送这些新兵,保证他们有时间赶路之余可以训练。
他抵达天津,就被源源赶来参军的人潮堵住,他原定计划就是停留一天,见欢送的人潮汹涌,参军的热情高涨,他干脆下令,大军缓慢行进,先头部队再停留一天。
他穿着便装,带着警卫员走在天津的街道上,看着那些举着鲜花,拎着鸡蛋水果的民众,感受到了民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