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搜笔趣阁 > 恐怖悬疑 > 墓国密码 > 第60章 司马头陀

我去过几次贵叔在南二环古韵城的铺子,每次去都铺门紧闭,做古玩的关门做生意倒是很正常,还多都是经常闭门时间多于开门营业时间,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的运作方式。

但我每次去贵叔的铺子却有一种心乱如麻的感觉,这让我隐隐感觉不妙,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电话早就停机了,我每次透过玻璃门向里边望,都看到那尊巨幅木雕的水月观音。但过完年以后再过来看,不禁吃了一惊,连那座坐标般的水月观音竟然都不见了。

贵叔肯定出事了。我暗暗对自己说。但说完了自己也不禁苦笑,他本来就出事了,在云南黑崖古洞的神秘消失其实就已经出事了,只是我还存在侥幸心理罢了。

贵叔消失之前跟我说了好多龙赢,宋子和叶家的事情,这里边肯定有什么关联。

我突然想到了疯狼,我软磨硬泡的话这家伙应该会告诉我一些贵叔的事情。正当我兴奋地要联系疯狼的时候,却泄气的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这家伙的联系方式。

正当我转身要走的时候,却发现角落里一个阴霾般的眼神盯着我看,我打了个冷战回头望去,却发现那个肥硕的身影匆匆躲开,我知道那是贵叔的竞争对手董大牙。

我本来想追上去问这家伙一些事情,没想到他却迅速走下楼梯走了。

我呆立了一会也离开了古韵城。

老家庙会的时候我挤着大巴回到了老家,因为庙会和梨花节的时间是重合的,所以就算是合起来办了。车到了我们邻村村口就堵的动不了了,只能下车步行。再往东就是一望无际的梨树趟,而我们这里还属于梨区和玉米小麦的混合区。我老家亲戚已经没有太近的了,所以住在了邻村的姥姥家。然后就去我们村转着玩,十字街口搭着戏台唱着河北梆子,旁边的马路上到处都是各种赶集市的小商小贩,平时不多见的各种民间小玩意手艺人这时竟然一股脑的冒了出来,有套圈的,射击的,写艺术字的,捏糖人的,剃头的。而村里那群组织庙会的老太太日夜守在庙会搭的棚子里上香祷告,迎接外村同行香道。

好玩的是,同行老太太们过来基本还都是坐着农村标准的拖拉机。下车以后,两边互动迎接祝贺的环节特别有意思。两边老太太都扭着类似大秧歌的舞步,一进一退,一迎一请都特别有感觉。

我比较喜欢河北梆子,说起这个可大有讲头。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山陕梆子流入河北的历史较久,在清代有关记载中,有的称秦腔、有的称乱弹、有的称西部。河北梆子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开始呈现繁荣昌盛景象,这也是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河北梆子的蓬勃兴起,同彼时在北京称雄的皮簧(即京剧)形成争妍斗盛、分庭抗礼的局面。河北梆子科班和戏班,几遍布河北各地。班社的大量产生,使河北梆子在农村成为无可抗衡的剧种。河北梆子分为生、旦、净、丑四行,生行分胡子生、小生、武生。旦行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五类。净行分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四类。丑分文丑、武丑两大类。

从流派来讲它分为山陕排,直隶老派,直隶新派。河北梆子人才荟萃,裴艳玲,张慧云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农村的河北梆子大多是当地村子里自发组成的戏班,算是兼职吧,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唱戏补贴家用,但我觉得无论专业与否,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态度是值得颂扬的。

我听得这一出戏叫《打金枝》,小时候虽然听过很多次但基本就是听个热闹,直到长大以后才有点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