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搜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辰说朝鲜史 > 第9章 高句丽篇六大武神王的扩张

前文书咱们讲过,在琉璃明王类利在位期间,高句丽积极抵抗扶余国的蛮横入侵,王子无恤率领的高句丽军沉重的打击了扶余的嚣张气焰。在琉璃明王二十二年(公元3年),高句丽从五女山城迁都到了国内城,当时的太子解明反对迁都并且没有跟随父亲类利到新都去,而是留在了旧都,史书记载;吾迁都,欲安民以固邦业,汝不我随,而持刚力,结怨于邻国,为子之道,岂若是乎!乃赐剑,使自裁。很显然当时的高句丽国王类利与太子解明分守两都,类利带着绝大多数的高句丽军民已经到了新都,而旧都的国防力量空虚,太子解明却折断了黄龙国赠送的强弩,说明了黄龙国挑衅意味严重,而太子解明不服黄龙国的挑衅毅然折断了这只弓弩,后来导致类利以解明“破坏两国关系”为由让太子解明自裁谢罪。

关于太子解明被赐死,我倒认为是国王类利有意为之的,因为类利迁到了新都,本想让太子跟随他一起去,而太子不听,引发了父子矛盾,所以类利借黄龙国之手除掉了这个不听话的太子也是极有可能的。区区小小的“黄龙国”,连个历史排面都没有的小国,甚至连灭亡都不见史书记载,怎么可能敢于威胁当时的高句丽?背后很有可能是类利教唆指使其干的,从而达成国王类利“废立太子”的阴谋。太子解明自杀后其政权也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比如当时的高句丽的重臣“陕父”我们之前提到过这个人是朱蒙时期的开国功臣,他因为劝谏国王类利加上新都的稳定,国王不采纳其意见,所以“出走南韩”,也说明了当时的高句丽政权的内部对于类利的迁都也是具有很大的争议的。

琉璃明王三十三年(公元14年)的正月,无恤被立为太子,到了琉璃明王三十七年(公元18年)类利驾崩,年仅十五岁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太子无恤继位,是为高句丽第三代国王大武神王。大武神王无恤继位后励精图治,继承了两代先王的遗志,积极对外扩张,使高句丽逐渐走向强大。

大武神王四年冬天(公元21年),无恤主动发起了对扶余国的进攻,到了次年春天无恤率军抵达了扶余国南部边境,这个地方的泥泞很多,所以无恤命令士兵在平地内安营扎寨,此时的扶余国出动的全国之力抵抗高句丽的入侵,企图趁高句丽立足未稳剿灭这支军队,扶余国王亲自在战场杀敌,但是此地泥泞众多阻挡了扶余的大军,就在这时候无恤派将军怪由领兵出战,击溃了扶余的部队并且斩杀了扶余国王。扶余国王死之后扶余被打散的部队又重新集结起来,将高句丽的军队重重包围,高句丽军中的粮草也损失殆尽,就在这危急关头,大武神王趁着“天降大雾”的机遇,命令部队扎稻草人在战场,而自己率领大军从小路连夜撤了出去。这场战争虽然扶余国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高句丽来讲已经远远的打成了自己的战略目地,击杀了对方的国王,并且重创了扶余军队,虽然高句丽在此次战争中损失了许多士兵和军用物资,但是成功的把战火烧到了扶余国的境内,而扶余国是“举国之力”打的这一仗,战后国内经济也受了相当大的损失,还斩杀了其王,从实际角度出发,高句丽应是胜利的一方。

大武神王无恤收拾完扶余以后,立刻着手进攻盖马、句荼两个小国。大武神王九年(公元26年),无恤率军队进攻盖马国,并灭其国,杀死了盖马国王,盖马国灭亡后,句荼国王寝食难安,生怕无恤攻打自己,所以思考再三后,句荼国王举国投降了高句丽,至此盖马、句荼两个小国从此划入高句丽版图内,至于这两个小国的位置,应该在盖马山附近,所以应该在今天北朝鲜境内。

灭亡盖马、句荼两个小国后,“乐浪”成为了无恤的作战目标。大武神王十五年(公元32年),高句丽王子“好童”去沃沮游玩,见到了乐浪王崔理,崔理非常喜欢好童,想带他回乐浪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好童回国后,给崔理的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若能入而国武库,割破鼓角,则我以礼相迎,不然则否。”崔理的女儿由于喜欢好童,答应了好童的请求,一日崔理的女儿将刀藏入库中,将国库内的鼓角都给毁坏掉了。这个鼓角是乐浪国内总来传播信号的一个器具,当有敌人来攻的时候,吹鼓角就能发送信号。但是鼓角被破坏后,好童立刻建议无恤攻打乐浪国,无恤采纳了好童的建议,率兵袭取乐浪,一举灭亡了乐浪国。

关于三国史记记载的“乐浪国”的位置,就是今天北朝鲜的大同江流域附近。西汉时期朝廷曾在此处设置乐浪郡管辖其民,但是由于后来“王莽篡汉”后,公然歧视少数民族政策,造成了包括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反抗,在此期间建立了“乐浪国”,但是必须强调,这个所谓的“乐浪国”只是西汉时期乐浪郡的一部分,并不是乐浪郡的全部,后来光武帝刘秀统一后,衰落攻占了乐浪与高句丽在“萨水”划江而治,萨水以北归高句丽,萨水以南归东汉朝廷。说明了高句丽在大武神王时期就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的慈江道和平安北道划归了高句丽的版图内。

喜欢辰说朝鲜史请大家收藏:(www.)辰说朝鲜史大地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