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搜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辰说朝鲜史 > 第10章 高句丽篇七太祖大王

大武神王二十七年无恤驾崩,因太子年幼,所以众臣推举其弟解色朱继位,是为第四代国王闽中王,闽中王在位五年后驾崩,解爱娄继位,是为慕本王。据《三国史记》记载:慕本王二年(公元50年),高句丽袭击了北平、渔阳、上谷、太原四地,辽东太守祭彤以恩信待之,并与其和亲。其实这段记载本人认为是金富轼胡编的,因为高句丽当时的势力怎么可能去绕过辽西去攻打这四个地方?估计可能是抄袭了中国的史书,而中国的史书里可能对于此事的记载把鲜卑和高句丽混淆了,所以有可能导致这么一个错误的记载,总而言之在高句丽第四代和第五代王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作为。

太祖大王,名宫于淑,他是琉璃明王的儿子再思的长子,是为高句丽的第六代国王。据说这哥们特别能活,中原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太祖大王宫于淑好家伙在位九十多年,可能老高家这长寿基因确实强大。宫于淑是在高句丽历史上比较贤明的国王,据史书记载太祖大王时期在辽西筑了十个城市,以防止东汉朝廷的入侵,在防备东汉朝廷的同时,他也积极的对外扩张,扩大了高句丽的版图。

高句丽太祖大王四年(公元56年),宫于淑率兵攻打东沃沮,史书记载:取其地为城邑,拓境东至沧海,南至萨水,五千多人投降高句丽,东沃沮宣布灭亡。这场仗标志着高句丽的势力范围来到了北朝鲜咸镜道的势力范围内,因为东沃沮的势力主要是咸镜南道附近,所以判断出当时高句丽南部的势力范围。

太祖大王十六年(公元68年),在消灭东沃沮势力后“葛思国”在葛思王的孙子都头的率领下,举国投降了高句丽。“葛思国”,是扶余国王带素的弟弟建立的国家,因其在葛思河附近,故又被称为“葛思国”。关于“葛思国”的建立,完全是带素的弟弟在看到带素在与高句丽战败后觉得国家没有希望了,所以带领其部众脱离扶余国而建立的国家,此举也大大的削弱了扶余国的势力。

太祖大王二十年(公元72年),宫于淑派遣贯那部达贾讨伐藻那国,史书记载:虏其王。这个藻那国的位置,大概在今天吉林东部以及辽东附近。

太祖大王二十二年(公元74年),宫于淑派遣恒那部的首领薛儒讨伐朱那国。史书记载:“虏其王子乙音”,经此一战,高句丽彻底征服了鸭绿江沿岸附近的小国。

高句丽在征服了周围小部落方国后,制定了向辽东进军的国家战略方针。实际上太祖大王时期,太祖大王在其五十三年、六十六年、六十九年、七十年期间多次攻打辽东的城池,虽然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是对于整个实际利益来讲,没有动摇整个东汉朝廷对于辽东的统治。而实际上当时的高句丽也是非常弱小,因为当时的辽东的汉军也仅仅是数千人,可见当时的高句丽也就仅仅万余人罢了,无论是对于东汉朝廷来讲,甚至是辽东的地方势力实际上都瞧不上高句丽的,但是高句丽这个民族就是这样,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到了第十九代王好太王的时候,终于攻占了辽东郡,大家想从第六代到第十九代这得是多么执着的毅力啊。

喜欢辰说朝鲜史请大家收藏:(www.)辰说朝鲜史大地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